新闻动态

流体、声学与振动前沿研究学术交流会议圆满举办

2025-08-08

2025年8月6日,流体、声学与振动前沿研究学术交流会议圆满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促进该领域前沿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会议现场邀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Chin An Tan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金江明副教授和绍兴大学Aminreza Karamoozian副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流体、声学与振动实验室负责人姜汉博、研究员卢奂采、研究员D. Michael McFarland参会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度研讨。

卢奂采在开场致辞中对各位参会专家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深化与国内外同仁在科研合作与技术开发等领域的联系。

姜汉博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建设进展。

科技发展部主管祁麟对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Chin An Tan教授作“Vehicle Suspension Tuning for Bridge-Friendlines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报告,介绍了通过车桥耦合动力学机制优化车辆悬架调谐来减小桥梁振动的创新研究,建立了时变位移传递率理论框架,基于固点理论开发出仅需结构参数即可实现振动最优控制的策略,为桥梁友好型车辆设计和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路径,并展望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金江明副教授作“Realization of nonreciprocal acoustic energy transfer using an asymmetric strong nonlinear vibroacoustic system”报告,介绍了非线性振-声系统中声能量非互易传播的原理和物理实现,通过非线性膜耦合线性波导,实现了声波的单向非互易传播。该研究建立了三自由度振-声动力学降阶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正向与反向声传播的非互易特性,为声波定向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Aminreza Karamoozian副教授作“Low-Carbon Truck Platooning: Advancing Sustainable Freight with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报告,介绍了物流卡车列队参数的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以及推动低碳、可持续、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线研究。该研究聚焦新能源卡车编队行驶在减排、安全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氢能技术及中欧美政策支持对低碳货运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创新的仿真模型优化了编队间距与桥梁动力学响应之间的平衡,提出了兼顾减排效益与基础设施耐久性的卡车列队配置方案,最后为可持续货运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与未来路线图。

会议现场,D. Michael McFarland主持会议,鼓励参会人员积极与专家互动,深度交流。专家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详尽解答了现场的提问,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

本次会议有效促进了流体、声学与振动实验室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为后续联合攻关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步,研究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持续深化与海内外国际顶尖声学与振动团队的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

 

来源:流体、声学与振动实验室

编辑:综合管理部